该资源由用户: 耀兴小娘子 上传 举报不良内容
杨晓能(xiaoneng Yang)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史和考古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文化部文物局出国文展办公室, 随后长期主持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一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东方部;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坎特视觉艺术中心亚洲主任 ,并担任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董事。
作者研究兴趣广泛, 侧重以考古发现为出发点来释读中国文化艺术。其著作《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考古成就》(TheGolden Age of Chinese Archaeology:Celebrated Discoveries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在美获评2000年杰出学术出版物;其两卷本 长达千余页的《中国历史的新思维: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New Perspectives on China’s Past:Chinese Archae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获2006年全美院校艺术协会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
多年来, 作者致力于东西方文化和学术交流,向海外介绍中国的文化、 艺术和考古学成就 ,组织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展览。其策划的“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考古成就展”1999年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首展, 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古埃及法老”(King Tut)展以来, 在美国首都最令人震撼的古代艺术展 ,《纽约时报》则称其为中国的凯旋。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图形文字和装饰图案以其神秘性、 难解性著称。当年郭沫若先生曾提出“族徽”理论以解释青铜器的部分“徽识” ,对理解中国青铜时代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 郭氏理论显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究竟什么是这些神秘装饰和图形文字的正解?杨晓能先生所挑战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纪性的重大考古学课题。作者兼跨历史学、 考古学、 古文字学和美术史四大学科 ,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 ,对青铜纹饰 图案和图形文字的含义、 功能做了新的探索 ,发现一种介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之间的“图像铭文”。作者讨论了青铜器纹饰 、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三者的起源 ,背景及其相互关系, 找到了三者在史前文化中的源头, 论证了三者的演化与古代社会 、文化 、政治 、宗教和礼制的发展密切相关。既而指出, 这三大类别视觉媒体在中国青铜器时代早期的社会意义和功能实际上是不同的 ,但它们均承载了中国早期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信息, 因而是中国古史的另类记录 ,对重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书在英文版基础上了进行了全面修订, 纳入了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成果, 插图近480组。所收集的资料 几乎囊括了中国境内发现的史前到商周时期的全部器物装饰主题和“徽识” 且分门别类,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并对以往有关青铜器纹饰、 图形文字的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解答都具独创性。
尊敬的读者: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本站的初衷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共享学习资料、交换知识的平台。每位用户都可以将文件上传至网盘并分享。
然而,随着用户上传的资料增多,我们发现部分不宜或版权问题的书籍被分享到了本站。
为此,我们已经关闭了分享入口,并进行了多次书籍审查,但仍有部分内容未能彻底审查到位。
在此,我们恳请广大读者与我们共同监督,如发现任何不宜内容,请 点击此处 进行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并下架相关内容。
希望我们能共建一个文明社区!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